其實我不知道 她--到底是不是阿媽?

前一陣子因緣際會看到她張貼的告示,徵求曾經在不國國家住過的人,聊聊他們現在回頭怎麼看自己的文化,然後要集結出書. 因為對這一類的話題就很有興趣,所以就主動跟她聯絡上.  依照告示上面她的自我介紹,她說她自己在德國出生,在美國住了40年. 哇~這樣最少也40歲吧~

那天第一次碰面才看到她本人, 原來已經滿頭白髮了.

在我還來不及對她有任何想法的時候,她的第一句話就讓我感覺--這個人很不一樣~~

那天下午我們聊了好幾個小時,聊到欲罷不能

在聊天的時候,我沒有想太多其他的問題. 對我來說,她像個作家,亟欲蒐集各類人馬的生活經驗.像個很好的傾聽對象, 卻又三不五時挑戰你思考上的矛盾,不明朗的地帶. 第一次遇到挑戰力極高的對手, 讓我的思考速度一下子又上升了好幾倍.

聊天的內容不外乎是Matthias跟我常聊到的文化差異, 只是換個聊天對象, 換個生活體驗更多的人, 自然激發出來的結論又更不一樣. 甚至聊到很多想都沒想過的問題. 有些問題後來也拿去問一些朋友.

兩個人聊完,又找Matthias一起來吃飯. 這時換他們兩個唇槍舌戰了, 小的我戰鬥力大減, 已經輸給白髮蒼蒼的她.  聽他們在聊,才又更了解她的家庭及子女. 後來她送我一本她婆婆的自傳, 對於我因為搬家麻煩而想把書退還也頗為了解. 書裡面又才唸到一些她的經歷.

原來她在德國出生, 住了20年,後來跑去美國哈佛唸東亞科系, 因緣際會認識她先生(台灣新竹人),40多年前便去過新竹,拜訪她未來的婆婆.在美國的40年又住過紐約10年跟夏威夷24年. 之中因為博士論文的關係, 又去日本學日文,蒐集資料.   光看到這裡, 我的嘴巴就張的很大, 真的快合不起來........

身邊週遭的朋友,飛來飛去多的是. 很多朋友都是一年見一次面, 或是更少. 但都常在連絡. 為什麼他給我感覺很特別呢?  我想多半還是因為一段40多年的異國婚姻吧~  

不要說40年前這樣的婚姻會面臨到多少挑戰? 光看自己跟朋友的經驗, 40年來, 有些人頭腦裝的還是一樣"不朽的東西". 她說她第一次看到當時還是男友的媽媽, 對方給她一個大擁抱. 我媽媽跟我說,他們小時候是被警告不準接近美國人, 因為美國人會把小孩子抓走, 吃他們的肉. 而在那種年代, 居然有人給她一個大擁抱~~~歡迎她的到來.

看著書裡她跟她婆婆在台灣,在夏威夷的居家照片, 我想像著她怎麼感受這40年來台灣的變化?  也還沒有機會好好請教她, 怎麼在三種文化下(中 德 美)教育小孩? 她自己的生活體驗一定很豐富, 卻還聆聽我這茅頭小子的看法跟意見.  一切切都讓我很不解.  

尤其更不解的是--一個60幾歲的人, 怎麼有"耐力"在聽我這不到她一半歲數的人在說什麼?  她總是很有耐心的聽我說每一件事,從不急著對我的意見下"她的結論",所以我知道, 這人不是一般的尋常老人. 一般只要年紀比你大的, 總是開始倚老賣老, 只差沒脫口而出說: 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飯多. 或是一副"不聽老人言,吃虧在眼前"的態度. 這是在強調"長幼有序"的階級社會裡, 最愚蠢的一點. 

看著她說話的樣子,沒有老人的氣喘噓噓,說起話來鏗鏘有力, 思考反應邏輯更勝一般年輕人.

想著想著, 願自己到那年紀也可以這般有活力~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anni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